近日,帶著樟樹苗難賣的問題記者走訪了湖北省最大的綠化苗木生產基地――荊州市郊的八嶺、紀南、川店、馬山四個鄉鎮。只見道路兩旁成片成嶺的綠化苗木以樟 樹品種居多,規格多為Φ4-Φ6公分不等,棵棵長得又細又高,上下幾乎一樣粗,走近樟樹林就好似置身于竹子的海洋。據苗農介紹,從2006年開始這些中小 規格的樟樹苗幾乎無人問津。在素有全國樟樹之鄉美稱的川店鎮,記者看到許多苗農正在地里毀掉成片的樟樹準備改種稂食作物,有的正在將生長過密的樟樹截桿蔬 稀,以期來年賣個好價錢。
令人欣慰的是:在百里樟樹之鄉我們看到了一家率先創新的苗木生產專業戶――荊州市森生苗木研究所。該專業戶地里種的是一種名叫宜昌楠(別名金絲楠、學名Phoebe Chekiangensis)的楠木珍稀樹種。據該研究所女主人介紹,她家的苗圃是2003年起步的,在中科院武漢植物所、長江大學等專家指導下繁殖珍稀樹種宜昌楠。四年來已繁育小苗近百萬株,大多銷往浙江、上海、南京、武漢、廣東等地,宜昌楠小苗的俏銷景象與樟樹的滯銷形成鮮明對比。我們翻看了女主人家的售苗記錄,質優價高的宜昌楠小苗80%以上被省內外企業老總買走,其他客戶為大院大所的教授及行政機關人員,幾乎找不到一個農民買主,宜昌楠(別名金絲楠、學名Phoebe Chekiangensis)成了名符其實的“貴族樹”。
調查中發現,導致宜昌楠成為“貴族樹”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:一是宜昌楠樹型呈塔型,四季常綠,材質上乘,確實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綠化及用材新樹種,潛在市場大。二是宜昌楠種源稀少,種苗難以滿足市場需求,客觀上導致宜昌楠苗種供不應求。三是缺少宣傳。據戶主介紹,四年來她除了在《青青花木網》、《上海園林網》注冊為初級會員外,從未在媒體上做過宣傳,我們還是首家實地采訪的新聞記者。四是在市場化條件下,前景好、有投資價值的珍稀園林及用材樹種宜昌楠,以其質優價高成為有錢人的投資選擇也符合市場規律。
(湖北電視臺記者 張其平報道) 2007.04.02
- 上一條信息:沒有了!
- 下一條信息:暴雪連凍雨 宜昌楠(別名金絲楠)大小苗安然無恙